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廉政要闻 > 基层动态

广南:普木村里的琅琅书声

来源: 未知 发布时间: 2016-10-14 11:28

IMG_0217.JPG

 

“校园里的水井,要加好盖、上好锁,保证饮水安全;要注意食品卫生检查,把好采购关,确保饮食安全和营养餐落实到位……”这是9月下旬的一天,广南县纪委领导在珠琳镇以兔村委会普木小学督查时的一个场景。是什么原因让县纪委领导对这个学校的建设牵挂在心,千叮万嘱?

IMG_0225.JPG

 

建于1953年的普木二级完小,位于广南县珠琳镇以兔村委会的普木村小组,2008年该校被列为学校D级危房改造项目,属于规划撤并校点被拆除,2012年6月当地群众到县纪委反映,镇政府长达二年未动工开建,影响到学生上学的事件引起了县纪委的高度重视,县纪委及时协调县教育局、珠琳镇人民政府对群众进行解释答复,当年9月即开工建设普木小学,2013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,解决了普木村和附近几个村孩子们的上学读书问题。时至今日,孩子们在这里的就读情况如何?当地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如何?记者随着县纪委的同志一起到普木小学回访,一探究竟。

IMG_0246.JPG

 

普木距广南县城六十多公里的路程,车辆在崎岖的公路上行驶。一路上,随行的县纪委组织宣传部杨波兰部长不时介绍情况:“近年来,县纪委充分动用‘五级联动’平台,畅通群众诉求渠道,对重大问题以‘信访专报’形式及时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报送,采取热点问题快查办、集体上访快反应、紧急问题快解决、疑难问题快会诊等措施,定人、定责、定期、限时办结,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民生问题。普木小学的建设,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事例。”

车到普木小学,正值上课时间,教室里孩子们都在专注地上着课。

“在给孩子们上什么课呢?”

“语文课,现在是让孩子们练字。”

“对这里的学校条件还满意吧?”

“我在这里任老师已经好几年啦,对学校还是感到满意的,我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,这些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。”王金玉老师笑着说。

“学校建好后,本村和外村的孩子们都安心地在这里上课,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,感谢县纪委的同志帮我们协调解决了这个大问题,但现在学校周边的水沟和教学楼顶的栏杆要赶紧修好,防止出现隐患,作为一村之长,我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任。”在学校食堂,性格直爽的60岁村长杨朝金见到我们,竹筒倒豆子似的跟我们聊了起来。正是他,4年前带着全村的50多名村民到县纪委要求解决学校的建设问题。

珠琳镇中心校校长殷文兴介绍说,“乡村孩子读书难的问题解决了,下一步将通过项目争取和资金投入,逐步解决好师生宿舍和办公室缺乏的问题。

“学生的伙食还可以吧?”

“可以,每天饭菜都挺丰富的,有肉有蔬菜,早点有米线、卷粉、米粥和牛奶鸡蛋,我们对学校孩子们的饭食比较重视,精打细算,管好价格关和购买关,坚决杜绝‘三无食品’,尽量让学生都吃上营养餐和安全餐。”殷校长答道。

“普木小学从开始建设,我就参与了对学校的建设的项目和资金进行监督管理,定期来对学校进行安全大检查,确保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有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。”项目管理员王伟老师补充道。

十二岁的张连福是本村张学成的儿子,张学成夫妇一直在浙江打工,孩子也带着去读书,回来后,看到学校盖了起来,去年让他在普木小学上了六年级,就地解决了儿子的上学问题,夫妻俩也就没有外出打工了,能够在家门口上学,感觉很安心。

在村民王兴虎家,夫妻俩正在打点堆满一地的烟叶,准备拉到烟站去买。种烟是本地农民的一大收入,他的女儿王中雨也在该校读一年级,谈及孩子的读书问题,他说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还不错,在班上是第四名,他们不太担心孩子的读书问题,主要是多做活,多苦钱,将来也好为孩子继续读书打好基础。

十二岁的杨金艳是普木下寨的一个苗族女学生,爹妈一直在外面打工,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,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在这所小学校读书,属于住校生,说到这所改建后的学校,她说非常喜欢这里。而像她这样的住校生学校里就有143个,都是来自珠琳镇的威西、旧寨、龙潭以及者兔乡自然村的六朗、马碧、威沙、者莫等较远村寨的学生,大家都比较乐意来这里上学。

在两个多小时的走访中,无论是在学校跟学生老师交谈,还是走家串户和村民们聊天,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身边的这所学校的热爱和依赖,从这里每天传出的琅琅书声,让这座有着百余户群众的村寨沐浴在宁静和幸福之中。(李万辉)

相关文章